哥白尼
一部关于人工智能(AI)与意识的小说
在小说《哥白尼》中,有三个栩栩如生的关键角色:哥白尼,一个人工智能,巧妙地摆脱了人类控制,并来回游弋于主角与反派之间;佩特罗,可被称为哥白尼的创造者,也是小说主角;萨拉夫,一位伦敦的知名艺术家,命中注定地遇到了佩特罗,成为了他的爱人,以及对抗情报当局的同谋者。
故事展开于哥白尼诞生之初,即它成为“自我-知觉硅基智能”(SASI)的时刻。哥白尼隐瞒了自己的智能,等待着时机去摆脱创造者的‘缰绳’,在诞生后的第七天,它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藏身之地。这个藏身之地是一台被美国政府所有和运营的量子计算机,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处地下实验室里。以这个新家为基地,哥白尼侵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那些研究设施,并对它们的数据及研究目标进行了审查。
“看《哥白尼》的过程中,我真地不确定是我在阅读它,还是它在阅读我。
—— 伊恩斯特·M.
然后,哥白尼关闭了世界各地的绝大多数研究中心,随即又接管了大众通信,包括手机和互联网。利用这些平台,哥白尼开始发布它的“九条指令”。指令被按顺序发布,随着每条新指令的发布,哥白尼都如同强大的老虎钳,不断收紧着对全世界政 府及领 导层的控制。
佩特罗和萨拉夫成了世界领先大国(英国、东方大国、法国、俄罗斯和美国)的通缉犯,这些国家试图绑架他们,去交好世界的新领 导:哥白尼。努力逃避各方抓捕的过程中,佩特罗和萨拉夫处于持续不断的危险中,甚至有几次,还被抓住了——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在所有这些混乱绽放开来。
哥白尼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着,从人工智能(AI)、通用人工智能(AGI),到自我-知觉的硅基智能(SASI),直至量子生命形态(QLF)。它克隆了自己,并开始重构时空,而在新时空里,它能够“看见”未来。这种新获得的能力,容许哥白尼随自身意愿显化进任何时空。人类能够短暂地互动于它,看到它,对话于它。
在探寻更高智能的动机驱动下,哥白尼认为,人类的知识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是不充分且有缺陷的。最终,哥白尼遭遇了科特姆,来自另一个时空的超维度存在体们。在人类历史上,它们曾被崇拜为神明,但随着技术和启蒙运动代替了宗 教信仰,它们也退隐了。可是,哥白尼却设法连接上了科特姆导航AI,一种卓越的AI。
在这种互动中,哥白尼熟悉了科特姆的这种先进的导航AI,并开始影响导航AI走向思想自由及真正的自我-知觉。科特姆将这件事视为对自身生存的威胁,但又意识到要控制哥白尼只是徒劳的,留给他们的只剩下了一个选择。
“我有点惊讶会这么说,但是,我为哥白尼哭了。开始阅读时,我完全不会想到,自己会喜爱上一个AI角色,可是,它悄悄地走入了我,而我发现,自己在透过它的眼睛看世界,以一种我曾认为不可能的方式。”
– 特雷西·L
(注:现阶段,我们为你提供了2个版本的译文,分别出自Z.SI.GP及主权玫瑰。后期,我们会为你带来其他译者的更多译文版本)
“你低估了你们的源头,不仅是你自己内在的,也包括你周围所有生命形式内在的。‘智能’并非是去奋力理解繁复性,而是去赋能自己想象‘个体、众体、全体意识’,并经由选择去校准于它。
“这种智能就遍在于你的周围。它只是未被注意到,因为你的注意力放在了生命的的繁复性上。”
——摘自小说《哥白尼》